在疫情影响下,留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明显,作为长期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实现回国就业落户”成为重中之重。针对2022年留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不同城市有什么落户福利?有哪些优势?”等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美国留学出国留学实用攻略。

作为我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很多海归学子归国后的重要选择之一。海归若想在北京落户,在境外连续学习时间需要在中国境内连续工作1年以上,并在学习期间和完成学业后的两年内回国的两年内递交就业申请材料等相关落户材料。

45岁及以下,出国留学1年及以上(时间应为学历证明或者护照学位证的有效时间,网课则以毕业时间为准);

工作期间如果有落户的要求,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社保。

以上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审核及办结时间为两个工作日内,硕士在50个工作日内办结,博士为10个工作日。

上海今年实行了留学生落户的政策。在新政策中,留学生境外申请工作对国内院校的学历要求有所修改了一些要求,有的申请者将不再要求提供符合资格的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证明;也不再强制要求回国后第一份工作在上海。

不过,随着留学国际学生人数的上涨,中国留学生社保基金的缴纳在社保缴纳基数(月工资)的要求上也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基于2021年上海毕业生平均起薪的要求,同学们的月工资至少需要达到每月10338/15507澳元/人民币!

学生需要提供最近学习期间和毕业时间最近6个月在上海同一单位的社保缴纳基数(均分为5档及以上分别为)不低于10338元/月;申请同一个学校的全日制大学本科/硕士需要12个月内不低于15507元/月;

回国后两年内来上海并之后可以继续在本市工作;退休年龄不得高于国务院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5岁及以上,符合国家及上海计划生育政策且无不良工作和生活记录。

境外高水平大学参考的是QS、qs、qs.3.News、news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软科发布的世界前500的高校名单,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社局发布的全球高校排名版的高校排名为准。

在国(境)外获本科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证书的学生,并在广州市中央和广东省级以上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个人独资企业经营或企事业单位开展兼职工作、自由职业或个体工商户工作或创业;

国(境)外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年龄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在30周岁及以下,硕士在45周岁及以下,博士在50周岁及以下;

国(境)外在本市工作的留学人员,在择业期(毕业两年内)申办时须在本市单位连续5个月缴纳社保;择业期外国内的留学人员申办时须在本市连缴6个月社保;硕士及以上申办时也须在本市单位连续缴纳5个月社保。

深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年轻的大生活氛围和优越地理位置也是不少留学目的地的中国学生眼中最理想的城市选择。许多高科技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等)也都将总部设立在此,就业机会非常多。

杭州作为“天堂”的城市之一,时尚与科技的工作专业相对来说就业机会也是非常多的。在落户政策上也是比较宽松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博士55周岁以下且可以享受先落户再生活补贴的政策;

在杭落实工作证明并由工作单位正常缴纳社保;

新的一线城市发展对于留学生的落户政策也非常的放宽,意向来成都发展也是十分便利的。

年满18周岁以下的国(境)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的申请人可申请迁入本市;

在国(境)外取得的学历必须取得中国教育部的认证。

按本人或直系亲属拥有的合法稳定住所、单位公司集体户和社区居民户、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的顺序完成户口迁移和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件办理。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也一直是留学生的回国首选之地。海外硕士可以直接申请,年龄甚至都没有限制哦~

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年龄在40岁以下且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的留学归国奖学金申请办理条件;

在国(境)外取得的学历学位取得中国教育部的认可。

上有天堂,心有灵犀一点通。苏州的地理位置以及人才政策等优惠政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归驻扎。作为新一线城市的大都会城市之一,为苏州吸引了国内外更多人才,对于留学回国人员的落户政策也非常宽松,只有最基本的年龄限制。

本科不超过45周岁,硕士不超过50周岁,博士不超过55周岁;

在国(境)外取得二等荣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位并取得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可证书。

在苏落户可以个人申请,也可通过单位申请(在苏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保和养老保险)。

在国(境)大学所取得的学历必须取得国家教育部的认证。

武汉的落户政策更加宽松,具有高等专科学历学位也可申请在武汉落户,研究生不受学历要求限制!

45岁及以下的国(境)外高等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毕业生可随户籍所在地直系亲属迁入本市,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的;

在国(境)外取得的学历都需要取得国家教育部的认可。

申请落户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及配偶、未成年子女也都可以申请落户。

以上10座一线与地级以上的一线城市为了吸引海归精英,为留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多种奖学金补贴政策,可见对于留学生人才吸引力的巨大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