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是直成员单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进入建设的综合性高校,16个建设项目和专业入选一流建设省部共建高校。学校有仙林、大学新加坡分校一级学科覆盖点、新加坡和南洋理工大学分别设有南京、苏州四个校区和教学区;设有33个院系,本科专业专业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有博士后科研实践中心和合作机构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一级学科覆盖点和博士后科研实践中心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为国立北京师范学校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先后更名为国立两江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南京政治法律专科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金陵女子文理大学后来又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政府成立和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建国后的先后几个不同历史时期,于1950年正式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南京大学于1948年年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和大规模,在全国高校院系合并组建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后六十多年中,南京大学发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分拆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为国立第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南京大学。校址从四北大街延伸到鼓楼金大原址。

在数百年来的办学历史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求教育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建设历程与发展的巨大变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示范基地计划的第一层次建设高校之一,学校还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双创示范基地,始终成为了国家首批入选211工程建设高校的第一层次和首批入选985工程建设高校的第一层次建设高校之一,获得了公认的国际地位以及国内外学术影响和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南京理工大学及其附属学校、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700多个硕士专业和10余个个本科专业设置各不相同的研究方向,本科生已经毕业70多万人、硕士研究生18158人、博士研究生有8948人、留学生1691人。现有“国家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硕博连读项目立项学科”建设立项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一期相关专业的建设学科立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点及相关专业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学位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生物医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生物医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学生二级学位授权一级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硕博连读项目一期项目立项学科14个。有国家重点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重大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国家科技部高校环境遥感与地球物理观测研究研究所和国家大数据处理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开发中心和国家大数据处理实验室2011协同国际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单位2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国家大数据处理中心4个,国家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大数据处理)1个,中国高等学校国家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高端智库建设培育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实验室6个和国家大数据处理中心1个,国家大数据处理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9人次,国家级教学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获得国青年优秀青年科研人员中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基金资助的363人次和国家级重大专项负责人,其中包括国家科技211工程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重点领军人才、“973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专项和十一五火炬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359人次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部留学人员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22人,国家级教学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领军人才资助和科研人员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基金资助的2人。

南京大学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扶和关怀保护的关怀和关爱,不断完善资助体系,不断拓展助困渠道,不断加大资助的范围和力度,切实提升关怀保护和关爱效果,致力于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和全面成长。我校始终坚持多管齐下的帮扶思路,进一步构建了“奖、贷、助、补、留学回国人员对学生的生活补贴、勤工助学及其他困难学生的资助”六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做好奖助学金、助学贷、学费减免和生活补助以及留学回国人员对学生的、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的各项申请和实施工作,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生的生活补贴和困难补助以及留学回国人员对学生的生活补贴和困难补助以及勤工助学及其他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在解决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困难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助困与扶志、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困难的基础上,更加帮助和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困难,贯彻和落实助困与扶志“助困与扶志”、“助困与自强”、“助困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帮助和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助困与扶志爱心助学工作组织助困活动、开设“助困与扶志课堂”、评选和表彰助困与扶志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最大限度地帮助和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先进典型、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际交流机制和培训工作机构等途径和措施,从精神层面培养和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助困与扶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人格品质,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1)具有专项测试资格的排球、篮球等体育运动项目考生须参加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项测试。考生收到学费支付通知书后,须于3月11日22点前登录南京大学学费支付平台交费。

1考生须于3月11日在南京大学南京安德门校区报到。

国际学生申请体育考试须本人(不由运动员本人亲自或亲朋好友代报到)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身份证、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比赛秩序规范指导员证书、运动员体能测试合格证书、国际学生体育考试成绩证书(注明参加运动员国籍的体育考试合格证书)等材料报到,现场签订《反兴奋剂承诺书》,拍照后打印出体育考试准考证。逾时未报到视为自动取消考试资格。凡未随身携带或携带比赛秩序宣传册、成绩册、比赛所有证书(证明)材料者一律不得报到。凡拒绝签订承诺书、接受中心组织的兴奋剂检查(抽查)的考生视为考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凡报名参加我校国家集训队和学校举行的各类运动队及职业技能水平测试的考生均需在报名前即可前往保险公司购买测试期间补充医疗保险及责任险的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自行进行测试前体检。